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经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确认并出具的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信会师报字第ZF10326号),截止2022年12月31日,公司2022年度合并报表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292.56万元,累计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为57,543.20万元;母公司2022年度实现的净利润为-2,344.13万元,母公司实际累计可供分配利润为31,769.70万元。

本次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如下:在符合利润分配原则、保证公司正常经营和长远发展的前提下,为持续回报股东,与全体股东共同分享公司发展的经营成果,经董事会审议,公司2022年度拟向全体股东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每10股转增4股,不送红股。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168,183,000股,本次转增股本后,公司的总股本为235,456,200股。该议案尚需提交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锂离子电池按照应用领域分类可分为储能锂离子电池、动力锂离子电池和消费锂离子电池。储能锂离子电池涵盖通讯储能、电力储能、分布式能源系统等,是支持能源互联网的重要能源系统。动力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于动力领域,服务的市场包括新能源汽车、电动叉车等工程器械、电动船舶等领域。消费锂离子电池涵盖消费与工业领域,包括智能表计、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物联网、智能穿戴、电动工具等,是支持万物互联的关键能源部件之一。

2023年2月23日,国家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发布《2022年全国锂离子电池行业运行情况》。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750GWh,同比增长超过130%,行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是上一年行业总产值6000亿元的约两倍。工信部表示,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发展,不断提升先进产品供给能力,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行业总体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一是产量持续快速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及研究机构测算,2022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750GWh,同比增长超过130%,其中储能型锂电产量突破100GWh;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锂电一阶材料产量分别约为185万吨、140万吨、130亿平方米、85万吨,同比增长均达60%以上;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行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二是行业应用加速拓展,助推双碳进程加快。2022年,锂电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以及风光储能、通信储能、家用储能等储能领域加快兴起并迎来增长窗口期,202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约295GWh,储能锂电累计装机增速超过130%。2022年全国锂电出口总额3426.5亿元,同比增长86.7%,为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和全球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作出积极贡献。三是技术进步加快步伐,先进产品层出不穷。骨干企业围绕高效系统集成、超大容量电芯等方向加快布局,先进电池产品系统能量密度超过250GWh/kg;柔性、耐低温、防水性的新型电池产品在冬奥装备上成功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型储能产品进一步融合,智能液冷技术等显著增强储能系统热管理水平,降低系统安全隐患。四是行业投资热情高涨,全链加强协同合作。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仅电芯环节规划项目40余个,规划总产能超1.2TWh,规划投资4300亿元。上游产品价格高位震荡,锂电二阶材料价格反复冲高回落,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微粉级)2022年均价分别达48.1万元/吨、46.4万元/吨。锂电企业通过投资参股、签订长单、联合攻关等多种形式,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若结合工信部的数据和此前国内研究机构EVTank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可以看到,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在全球仍然居于领军者角色。同时白皮书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957.7GWh,同比增长70.3%。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660.8GWh,同比增长97.7%,超过全球平均增速,且在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的占比达到69.0%。

锂离子电池行业上游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行业构成,下游主要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包括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商用车等;消费类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于手机、便携式电脑(含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等“3C产品”中;储能型锂离子电池主要用于调峰电源、储能电池等储能产品的锂电池电芯及模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构成情况如下图所示:

公司主要产品应用于锂电池电芯制作工序,经模具分切/冲切后的极片/极耳通过下一步卷绕或叠片工序从而完成裸电芯成型。电芯是锂电池的核心部件,其优劣直接决定了锂电池各种性能指标,如能量密度、比功率、温度适用范围、安全性能及使用寿命等,而极片/极耳裁切过程中如产生的毛刺和粉尘过大,将容易损坏隔膜造成电芯短路,从而给电池的安全带来重大隐患。公司在此基础上不断精进工艺水准,产品、技术及服务质量已获得客户肯定,成为主要客户锂电池裁切模具产品的核心供应商及合作伙伴。同时公司深度参与大部分核心客户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专门负责其配套模具整体工艺方案设计及产品开发等工作。公司主要客户对致宏精密产品的采购均已进入连续化、规模化采购阶段,形成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

中国锂电池生产设备发展始于1998年,在行业发展早期,日本、韩国一直处于锂电设备行业的国际领先地位。我国锂电设备从90年代起步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在前两个阶段,我国实现了从大量依赖进口设备到自主研发成套锂电设备的转变。近几年,随着政策的大力扶持与下游需求的持续拉动,国内锂电设备公司不断崛起,自主研发与创新实力不断增强,产品性能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并在成本、交付及售后等方面体现出更强的竞争优势,在基本完成进口替代后,国内的头部锂电设备公司已开始率先抢占海外市场。2020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放量,动力电池领域相关设备需求快速增长,国内锂电设备市场规模迎来快速增长。

伴随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21-2035年)》及2021年发布的《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核心内容已呈现,同时全球范围内也在加速形成“碳中和”、“碳达峰”共识,主要汽车生产及消费国均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极大拉动了锂电行业相关需求,未来行业智能电动大趋势将持续加速演进。国内汽车行业在“双碳”政策的引导。

By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