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与城市功能的高度融合——打造站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11月11日,“拥抱城市——北京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展”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开幕。展览开幕四周以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现场观众络绎不绝,参观客流量已过万。“彰显风采”章节展示的16个轨道交通一体化项目获得大家重点关注。现在我们将再次走进“轨道+综合交通”板块一探究竟。作为城市交通网络和空间结构的关键节点,他们是如何做到高效集约用地并激发城市活力的呢?

综合交通枢纽是由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重要线路、场站等设施组成,位于综合交通网络交汇处的主要节点。旅客从这里通过、到发、换乘,货物从这里转运,交通运载工具在这里开展技术作业,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城市和城际交通的衔接点。

根据《北京市轨道交通线年)》,北京市将构建国家级、区域级和城市级三级枢纽体系。如展览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以及北京朝阳站都是依托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普速干线铁路打造的国家级客运枢纽。顺义站等区域级客运枢纽主要布局在中心城区与多点新城地区,依托城际铁路和区域快线,为区域发展提升动能。城市级客运枢纽多是数条轨道交通的换乘节点,如霍营站,既服务了城市集中建设地区客运需求,又支撑了城市功能区及主要就业中心发展;丽泽商务区站融合了航空值机与民航行李托运功能。

站城融合也称“站城一体化”,宏观意义上是指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场站与周边城市在功能空间、交通机制等各种要素上,产生相互关联和作用的关系。项目层面上的站城融合是指在枢纽规划建设时,结合城市自身条件,依托铁路、轨道发展的外溢效应,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实现枢纽及其周边区域的协同发展。站城融合主张将重要交通站点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也就是把日常办公、居住和城市服务等功能安排在车站步行可达的范围内,为市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条件。

随着对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目前推进枢纽建设不仅要考虑便捷高效的交通功能,还要发挥枢纽的要素集聚能力、辐射效应。通过一体化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枢纽周边土地价值得到提升,真正实现以点带面,促进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将枢纽的外溢效应充分转化为区域的经济效益。

站城融合理念的不断实践,也使得站与城在空间形态上从平面分置到立体融合,在实施落地上从分别开展到统筹联动。这不仅促进了城市的更新和转型发展,也为广大市民提供更新、更舒适、更高效的生活模式。

高效集约用地。综合交通枢纽承担着巨大客流量的集散功能,占地规模相对较大。通过对地下空间和轨道空间的优化设计与充分利用,站城融合型枢纽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复合利用和高强度开发,为城市发展节约珍贵的土地资源。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站城融合型枢纽不仅为市民提供交通出行服务,还通过聚集多元化城市功能,导入酒店、办公、居住、娱乐、商业、文化、体育等多种设施,实现交通枢纽与商业区、居住区、综合功能区的复合发展,有助于完善城市的功能布局结构。

激发城市活力。综合通枢纽因其稳定、持续、巨大的客流量,具有先天的经济发展优势。通过有效融合城市功能,站城融合型枢纽可以更好地带动区域经济圈发展,激发城市活力,成为城市的经济引擎和更新发展的触媒点。

提升乘客出行体验。站城融合枢纽不只承担内外交通接驳、区域联络的功能,还能够承接服务城市商业、办公、休闲等多样功能。通过实现交通和多种业态功能的有机结合,站城融合型枢纽可以满足乘客的多元化需求,丰富乘客的出行体验感,有效提升出行便利性和舒适度。

近年来我见证了北京市轨道交通从以里程为目标的快速发展,到现在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站城融合工作要了解百姓需要什么,我们规划师、设计师还有建设者就给他提供什么样的场景,而且要提供更多样化的场景。

在未来的一体化工作中,我们应该出台一些鼓励政策和实施机制,促进轨道交通线网以及站点周边的已经比较成型的不同产权单位、主体、部门形成共识并积极主动地参与一体化。

今后,我认为应该开始进入到轨道交通一体化工作全面研究运营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最大的困难实际上是如何通过高质量、高水平的运营真正实现公共空间的效果,真正把我们设计时候的初心表达出来,真正去解决整个运营中诸如管理壁垒以及多业主协同机制等问题。

希望未来综合交通枢纽的设计能够回应国家双碳背景下的一些理念和思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更多把地下的枢纽开放给阳光以及自然风;同时能够结合不同客流、不同时段的特点,让人机交互的信息更畅通。

目前,按照市委、市政府“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要求,我市正在全力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丽泽城市航站楼综合交通枢纽、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霍营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的规划建设。这些项目未来将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丽泽金融商务区、京西地区、回天地区等提供更加便捷的轨道交通服务,并助力城市活力中心建设。

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聚焦《“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什么是“数据要素×”?为什么推出“数据要素×”行动?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对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指标2023》的数据,中国知识产权指标排名世界第一的包括:专利申请(158万件)、有效商标注册(4270万件)、有效工业品外观设计注册(约280万项)、植物新品种申请(12357件)、本国有效地理标志(9571个)。

2022年,我国制造业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经受住了超预期因素影响的大冲击,制造强国发展指数稳定居于超过120的较高水平,制造强国建设稳中有进。这是12月28日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中国工程院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23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得出的最新结论。

为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水平,今年全年制定75种农药在食品中的327项最大残留限量,发布农业行业标准170项,公布首批178个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名单。

当前呼吸道疾病以流感为主,多数省份已经到达流行高峰,肺炎支原体感染下。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