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线》外骨骼机器人制造商:都是“真家伙”未来期待在青岛落地
On 2023年2月13日 by admin“外骨骼机器人”作为科幻元素的“扛把子”,在小说、游戏和影视中一直广受读者和观众追捧,而《流浪地球2》中多次出现的外骨骼机器人甚至已“实实在在地”走出荧幕、走进现实。
风口财经记者获悉,《流浪地球2》中多次出现的机械外骨骼产品由外骨骼机器人解决方案公司傲鲨智能赞助。日前,风口财经记者同傲鲨智能CMO张华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对于大众关心的傲鲨智能如何与流浪地球结缘、骨骼机器人的实际应用场景、未来产业前景等问题,张华在受访中也一一做了回应。
2019年当人们坐在电影院观看《流浪地球》,主角团队执行任务时使用了外骨骼机器人,开启寻找新家园的“流浪之旅”。《流浪地球2》中,外骨骼机器人也广泛应用在运货、救援中,甚至主角之一的韩朵朵还使用外骨骼手臂给了反派“致命一击”。谁也没想到在国内有这样一家公司已经开始让科幻走向现实。
彼时,《流浪地球》刚刚完成拍摄,傲鲨智能也才刚刚成立,是一家基于外骨骼技术平台机器人的高科技公司。2019年《流浪地球》上映时,傲鲨智能刚拿到第一轮融资。电影的火爆让无数人开始思考中国科幻电影的走向,而傲鲨智能的创始团队也在思考未来的路在何方。
2021年,傲鲨智能早已把电影中的概念产品变成了现实,“外骨骼机器人”实现量产。为了促进中国科幻片,倾情赞助多款外骨骼机器人商品,最终让科幻片走入实际。
风口财经了解到,事实上,2021年《流浪地球2》剧组在拍摄前主动找到了傲鲨智能,到公司亲自考察,把所有的产品都试了一个遍,后来又把产品打包了一部分发到了青岛,让郭帆导演亲自试用,这个过程中,《流浪地球2》剧组的美术组和创作组都参与进去,最终选定了傲鲨智能。
张华说,此次傲鲨智能向《流浪地球2》赞助的产品包括上肢、腰部、下肢3个种类,出现较多的主要是上肢和腰部机械外骨骼。而电影出现了九套外骨骼机器人,实际上它是真实走进市场的产品,根据电影需求也进行了调整。“其实原本剧组打算连电影中使用的道具也让我们做,这是出于对于傲鲨产品的认可和信任,让我们很感动。但是只有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而科技产品的研发和制作周期都相对较长,我们担心做出来的产品会拖延时间,所以当时把现有的九套设备都打包给了剧组,这点遗憾有望能在以后弥补上。”
“其实这对公司来说,也是竭尽全力了。”张华笑称,“傲鲨智能作为初创的高科技公司,展厅陈列的机器人大多数是订单制生产,换个说法就是我们是不囤货的,所以当时基本上我们是把一个展厅的产品给打包赞助了。《流浪地球2》剧组对我们也非常信任,专门与我们公司签订了专属合作协议,来确定公司可以享受的权益。”
据张华介绍,目前上肢和腰部产品成熟度更高,具体体现在价格较便宜、重量相对较轻、使用也比较方便,主要应用于矿山、消防、银行、建筑、电力系统、航空搬运等场景。另外傲鲨智能官方微博称,公司全身外骨骼已在小批量生产。
谈及流量对于公司的影响,张华表示,《流浪地球2》引发了大家对于外骨骼机器人的兴趣,很多粉丝纷纷跑去官方留言,要求傲鲨智能“上链接”,也有粉丝要求购买同款周边。目前流浪地球周边众筹非常的火热,但是公司短时间内没有相关打算,一是因为公司是硬科技公司,希望能专注于自身的产品和成长。当然,最近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来参观的变得很多,但是由于公司是面向B端工业市场,所以流浪地球的热度短期内对于公司没有太多影响,不会一下子带来很多订单。二是也牵扯到版权等问题,公司希望这波科普能够让大家更多的认识到外骨骼机器人不仅仅是在国外,现在在中国也有那么一家公司是在做这块,并且做的一点都不比国外差。当然,后面对于文创方面,公司会有一些长期规划。
张华说,为了回馈热情的影迷粉丝,傲鲨智能官方微博进行了转发抽奖活动,将送出一台《流浪地球2》中使用过的BES-P储能版外骨骼,这是傲鲨智能目前能做的最实实在在对影迷关注的答谢。
此外,据张华透露,除了《流浪地球》外,目前还有一些影视剧组找到他们公司要求进行合作,他们也正在考察筹备。
外骨骼机器人的历史其实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从2000年起也逐渐开始接触外骨骼的研发。
风口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外骨骼机器人在国内仍处于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一些已商业化的外骨骼产品在国内主要运用在医疗领域,如康复理疗、助力行走等方面。北京冬残奥会时,就有残疾人火炬手分别借助上肢和下肢助力外骨骼进行了火炬传递。
记者注意到,目前国内从事康复机器人研发的公司包括傅利叶智能、程天科技、北京大艾机器人等。而傲鲨智能算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专注于外骨骼技术平台的机器人的高科技公司,公司外骨骼产品线覆盖上肢、腰部、下肢、全身等,提供外骨骼机器人开发者平台。
早在2020年,曾有外卖小哥穿戴傲鲨智能的HEMS-GS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走红网络。据了解,机械外骨骼是由钢铁框架构成的可穿戴机器装置,可为人们提供额外的能量,供四肢运动。
张华介绍,“参演”的机器人已在汽车、航空、电力、矿山、银行、建筑等丰富的场景落地,未来两年有望推出走向民用的、用于助行的外骨骼机器人。
据张华透露,有航空公司相关人员称,全国机场80%以上都是窄体飞机,行李从托运传送至行李房、机坪下均为人工处理。由于旅客托运行李大小不一、材质、种类繁杂等原因,机场行李短时间内无法实现自动化处理,只能靠人工。机场行李搬运工人每人每天要托举行李超过30吨、弯腰次数超过1000次。北京大兴机场的部分工作决定选择采用傲鲨智能的产品协助完成。
张华称,除开芯片层面,傲鲨智能几乎所有的核心技术都是自主研发的,包括一些散装的定转子电机等都由自身研发后找供应商制作,一方面减少成本,另一面可以增强产品的开放性。公司内部有个口号叫做打散到芯片级研发,傲鲨智能对所有的研发工程师的要求是,尽可能的自己研发。
在与张华交流中记者获悉,傲鲨智能研发人员占了全公司的95%,包括他自己都是研发团队的一员,目前已申请获得40余项专利,包括多项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软件等核心技术专利。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流浪地球2》上映前不久,今年1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了关于“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也明确提到了对发展外骨骼机器人的支持。
与电影中稍有不同的是,工信部此番实施方案将外骨骼机器人的发展放在养老服务方面。
上述方案提到,加快推动多模态量化评估、多信息融合情感识别、柔顺自适应人机交互、人工智能辅助等新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中的应用,积极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养老护理机器人等在养老服务场景的应用验证。
此前,据国际研究机构ABI预测,2020年至2030年,外骨骼机器人的产业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3%,2025年开始达到高增长阶段,预计在3年内复合增长率达到47.7%,到2028年,全球的市场规模或突破58亿美元,并逐渐走向成熟。2030。
发表回复